close

敗家永遠沒有藉口,在某m數字網站上看到有人推薦僅比Apple原裝Dock Connector大不了多小的微型耳擴同時還附帶了Remote的功能。
要命的,不看還好,一看便發現這玩意正是我想找的:可以控制播放、選曲、控制音量大小。而且還多了耳擴的功能...

就在一連串的survey之下,發現了以下事實:
1. Fiio (飛傲) 是一間大陸廠商
2. Head-Fi 上review指出E1比E5(另一款FiiO的Amp)更優,且評價OK
  ●[Pictorial Review] FiiO E1 form Head-Fi by ClieOS
  ●Fiio E1 Review Thread form Head-Fi by T.IIZUKA (Power consumption related)
3. AndAudio上亦有還正面的評價
  ●FiiO E1 iPhone/iPod專用隨身型耳擴 from AndAudio by ericcyt(starter of the thread)
4. 價錢還在接受範圍內 

原本就決定要在今天把歸鄉證明(退伍後的報到)處理好、身分證換好(加註役別:預士)、舊iPod(iPod 3rd Gen. 20GB)送修估價。
一不小心就"順便"晃到西門音響街的禾豐音響(選這間店沒為什麼,就因為他在台北有現貨)
一問之下,恩,有現貨...價錢...小小殺一下,達到網路上尋價的低點。(為報答老闆所以這篇特別寫出店家的名字喔~)

人還沒走回中華路口就迅速取出試聽,音色果然有進步阿~
請容我細細道來~~

 

 

包裝很簡單,但完全沒有對岸產品給人一貫的"山寨"感
第一印象很好

 

外面是一層塑透明膠殼,產品可以直接從窗口看到(用乳白塑膠架固定)
可以看到上面紅底白字寫著"Headphone Amplifier E1 For iPod and iPhone"

 

內容物很簡單:E1一組(廢話)、說明書、FiiO其他產品的介紹brochure
(Apple remote是拿來當比例尺的~ )

 

生產日期上寫著:16-11-2009...恩,還很新的,上個月才出廠的阿~

 

接上iPod Touch 2nd Gen. (32GB)後的感覺。
先講一下E1線身的感覺,可能因為包裝方便的關係,他的連接線一直處於捲起來的狀態,以致於到目前為止,線身都是捲曲的。
簡單說,他的線比較"韌" ,比一般耳機線還難彎曲一點點,希望用久了會改善。
不然一直自己捲起來實在是令人發窘。 

 

Amp的電路就在這顆標有FiiO商標的Dock Connector裡,就網路上查到的資訊裡面的AMP chip應該是Texas Instrumen 做的。
這玩意另一個特色就是他直接用iPod Dock Connector提供的電源來驅動,所以沒有需要充電的問題。
至於耗電的話目前使用時間還不夠長,所以暫時無法評論,但是從Head-Fi上的文章看來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詳見:Fiio E1 Review Thread form Head-Fi by T.IIZUKA (Power consumption related)

 

 

Connector的部分較原裝的Apple 30 Pin Connectro大上一些,而且兩側沒有釋放鈕。
不過以我自己用起來,接上iPod Touch後也不致於太突兀,機器放口袋晃阿晃E1也不會就這樣脫落了。
(右手邊的是iPod 3rd Gen. 20GB所用Fire Wire+USB雙用連接線,較後期的機種都不支援Fire Wire傳輸了...可惜阿) 

 

Cnnector背面就是通過的安規認證+Manufactured by FiiO的字樣(就是Made in China的意思啦)

 

Remote部分總共有5顆控制鍵。
中間圓形的是撥放(說實話不大好按,用指尖按比較不會誤觸音量鍵)
標有+號-號的是控制音量,白色部分的就是換曲

雖然這個東西不論包裝還是產品外觀幾乎都看不出"山寨"的氣息,但終於還是在Remote的連接線這邊露餡了。
我手上的這隻E1在Remote附近的連接線上看得出來少許的"殘膠",不清楚是不是Remote裡固定電子零件所用的膠水用太多所以溢出了...
而且可能組裝廠的QC還是不盡嚴格,東西剛從包裝裡拿出時Connector上還有指紋。
雖然說都是不影響產品機能的一點小缺失,不過定價都到1K台幣的範圍了,也該有點基本的QC品質吧?

 

Remote背後可以看到背夾上有型號和Headphone Amplifier的字樣

 

唯獨...這個背夾實在是太細小的點,沒辦法固定在較厚的衣物上(ie. 外套),應該只能到夾住襯衫的程度。
而且翻來翻去就是找不到身為線控蠻重要的一個功能,即是"Hold"(鎖定) 的功能。
尤其是Remote正面被控制鍵填滿了 ,只要嘗試去板開那個"可愛"的背夾,十之八九一定會誤觸換曲鍵...

 

關於音量控制的部分需要說明一下:
接上E1後iPod本身的音量設定完全不起作用。原因在於E1用的是30 Pin Connector裡的Line Out輸出,直接By Pass了iPod本身的Amp線路。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平常會出現在撥放控制下的音量控制滑桿式直接消失的,就像把iPod接到原廠的Dock上一樣。此時Phone Out被Disable,Line Out音量被設定在一固定音量且不可變。
因此二代Touch側邊的音量鍵也變成完全無作用,僅能靠Remote上的音量鍵去控制Amp的輸出量。
E1把音量控制的"刻度"分得很細,不會像以往數位控制的音量有"前一階太小聲,下一階就太大聲"的問題。
這個優點值得讚賞。 而且每次拔出,插入E1時音量都會被重新設定在一定的音量上,國外評論網站是說有的人會覺得預設音量太大聲,我倒是覺得比剛好大聲一點點而已。

不過從拿到一直到現在不斷使用的狀況下,QA職業病發的我也做了點測試。意外的發現播放、暫停鍵的控制事實上有0.5秒不到的latency(延遲),也有過iPod在suspend(sleep)狀態下插入E1然後Remote下的指令iPod完全不接受的狀況。不過Reproduce機率很低,所以也還可以接受。

 


 

 

講到Amp最重要的還是聲音,E1扣除不錯的Remote附加功能外,對聲音(音色修飾)的提升不能說很明顯,但也足以讓木耳的我能有感動到。

測試的耳機是:
1. Sony EX-500
2. ATH Pro-700 

歌曲:
我並不是什麼專業的發燒友 ,所以就單用自己最近常聽的
"梁文因 - 愛一直存在"專輯
"卓文萱 - Play n Fun (1+1)"專輯
"山崎まさよし -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專輯
下去試聽

先說令我比較感動的EX-500,這一聽,發覺實在是該早點敗入E1,原本在接上家裡USB DAC Prodigi Cube才有的飽滿聲音通通在iPod Touch上出現了。
簡言之:低音部分變得比較厚實,女生人聲的部分變得比較明顯、亮 ,伴奏的樂器聲(比如說鈴鼓)顯得更跳、更清晰,有種從背景跳出來的感覺。整體而言算是加分,唯獨有些曲子的低音被渲染的太重了,有點過頭。

至於Pro-700的話,提升就沒有EX-500那麼明顯,除了聲音解析度變高外,比較明顯的就是人聲和EX-500依樣變的較亮。至於低音過度的問題反而沒有在Pro-700上出現。點單說E1對Pro-700的音色改變有限。

 

說真的,這只是一個台票1150的Amp,說要有多少驚人的進步也不可能。僅能說"You got what you pay for."
看在他的CP值夠高(Amp+Remote+miniature size)的前提之下,還蠻建議有iPod的人入手一隻。
尤其是自從iPod Photo之後的機種在Apple Cost down政策之下配件不斷減少(但是價錢沒有Down阿) 。
從我買的兩台iPod的狀況就看得出來,iPod 3nd Gen. 20GB附贈:標準版 Dock、Fire Wire to Dock連接線、Fire Wire大轉小接頭 、充電器、耳機、線控器、腰掛硬式護套、Connector保護塞*2
那現正服役的iPod Touch 2nd Gen 32GB又附了什麼:耳機、USB to Dock連接線、Universal Dock 轉接座(Dock另購)...

特別推薦有iPod 1st Gen.的人購買,因為一代沒有硬體音量鍵,每次換曲、調音量大小就要把機器從口袋裡掏出來→雙擊Home鍵→滑動音量滑桿...
在移動的狀態要做出以上動作有時實在是不得不停下腳步才能達成。

Belkin也有出一款能調整音量、選曲、控制撥放的線控,不過他主要的目標是iPod Shuffle(有Voice Over的機種),所以連接線異常的短,雖然經實驗用在iPod Touchc或是iPhone上都可以動作,不過實在是不符合"線控器"的理想(產品全名Belkin Headphone Adapter for iPod Shuffle,詳見本文)
而且該產品宣稱使用Apple認可、授權的控制晶片,所以這短短一條線單價格外的高(USD $19.99,未含國際運費,通常運費比本體都貴...)

反觀E1,整合Remote和Amp價格實在是還能接受(以Apple的東西都比別人貴一倍的觀點而言)。
雖然產品本身沒有"Made for iPod / iPhone"的認證標誌(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壓低價格) ,但是實際上連接我的iPod Touch時並沒有出現傳說中的"本配件不支援"之類的警告視窗(市面上某些未通過Apple認證的喇叭會這樣)。

 

 

All in all, 又是長篇大論,個人認為這"玩具"還算值得,至於為什麼稱之為玩具?實在是因為他主打的Amp功能不是那麼讓人驚艷。但是話說回來,這樣的價錢你還求什麼?

 

 

最終,賞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hao 的頭像
    mahao

    為生活留下記錄

    ma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